儒家的尚武精神

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儒学就是重文轻武!儒家文化的软弱性造成了中国人屡次挨打的历史,儒家文化阉割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儒家思想阉割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使中华民族进取心丧失。儒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这样的言论听多了,难免感到悲哀!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悲哀!我不能一笑了之。我无法任人这样污蔑我们伟大的祖先,无法任人如此的诋毁我们灿烂的文明。 “儒家思想及宋朝理学阉割了中华民族的‘骨气’,阉割了中华民族得尚武精神,儒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这样一个愚蠢的谣言在中华传统文明已经衰落的新中国得到太多愚昧人的公识。迅速流行着,竟成了一股潮流。无知者往往无畏!许多中国人竟以诋毁中华文明为容,为能。

《周礼•保氏篇》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东汉儒家郑玄注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儒家是要学习精通六艺的。何为六艺? “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与“御”就是射箭和驾驶战车这两门武艺。史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善射与御,《礼记•射义篇》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孝经•钩命诀篇》记载:“仲尼(孔子)虎掌,是谓威射。”《论语•子罕篇》明确记载孔子曾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可见孔子对“射”与“御”这两门武艺都是精通的。孔子不仅精于射箭之术,更擅长驾御之术。而且孔子还喜欢佩剑,故有孔子拔剑刻碑的传说。

《吕氏春秋•慎大篇》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列子•说符篇》亦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可见孔子本身就力大无比,臂劲惊人,能拓开国城之门关。《淮南子•主术训篇》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蹑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孟贲是战国时卫国著名的武士。可见在历史上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身就以勇武著称于世。孔子的许多弟子都是勇武之人,如子路、冉有、樊迟等。《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性之乎?学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孔子不尚武吗?儒家不尚武吗? 《礼记•檀弓篇》、《孔子家语•曲礼篇》都记载子贡问:“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回答说:“寝席耽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反兵而斗。” 主张不仕、反兵而斗,报父母血亲之仇的人怎么能不尚武?怎么会缺少尚武精神?

《论语•宪问篇》记载孔子曾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可见孔子主张“知、欲、勇、艺、乐”全面发展。孔子在《论语•宪问篇》中还十分明确的宣称:“仁者必有勇!”可见勇就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哪里缺少的尚武精神?《论语•子罕篇》记载孔子认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为政篇》记载孔子还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儒家提倡见义勇为,儒家是非常提倡勇的,提倡勇不尚武吗?孔子认为勇不可缺少,儒家思想哪里表现得软弱?

《礼记•儒行篇》记载鲁哀公请教孔子儒家的品行,孔子回答道:“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对于一个儒家来说,即使用强众来胁迫,用兵器去恐吓,即使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会改变他的操守;即使遭到鸷鸟猛兽攻击,也会挺身与之搏斗,而不度量自己的武勇成不成;牵引重鼎,尽力而为,不度量个人的体力够不够;一个真正的儒家可以亲近而不可以劫持,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强迫,可以杀掉而不可以侮辱。一个真正的儒家就是这样如此的刚强坚毅。《孟子•滕文公下篇》记载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见刚毅、威武不屈就是儒家要求必备的品格。

《论语•子路篇》记载孔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朱熹注曰:“教民者,教之孝忠悌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孔子认为卓越的当政者教民七年的习武之法,民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战士,就具备保家卫国的技艺与能力。《论语•子路篇》还记载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可见孔子无疑主张“教民以战”,让人民具备作战及保卫自己的能力。儒家一直主张人民可以拥有武器,习武、强身、卫国、报血亲之仇。是法家反对人民拥有武器。

《孔子家语•相鲁篇》记载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无疑明确的表明孔子及儒家学派要求文武皆备!!!儒家主张文武兼修,即“文能安邦 武能定国。”明代大儒王阳明曾说:“仲尼(孔子)有文德,必然修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叨窃富贵,遇事临危而无以应对,此通儒之羞也。”那些只会寻章摘句之儒,并不算是真正的儒家。《荀子•儒效篇》记载荀子曰:“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制强暴,则非大儒也。”在另一位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荀子看来,一个真正的儒家必须有制止强暴的能力,那就是必需尚武,要有强大的武力!

孔子因生活在乱世,他不喜欢战争,那是因为当时的战争多是不义的战争,受苦受难的都是中国的百姓。但是孔子是明确主张“禁暴除害”的。《论语•子路篇》记载孔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待人民的国家可以安稳百年,而且还必需能战胜残暴,制止杀戮。孔子讲求的是文武兼备,武对一个国家是不能缺少的,国家要有战胜残暴,制止杀戮的能力。儒家经典《尚书》记载:“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东晋儒家孔安国注释道:“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汉书》亦讲:“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儒家主张用武力捍卫文明。“揆文教,奋武卫”这才是儒家思想!!!《论语•颜渊篇》记载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国家只有具备充足的粮食,强大的武力,人民才会有安全感,才会信任国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篇》记载孟子曰:“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礼记•礼器篇》记载孔子曰:“我战则克。”儒家不爱好战争,但不战则已,战就必需要打败你!这就是真正儒家的强大与自信,这才是真正的尚武精神。

尚武绝不是穷兵黩武,也不是持强凌弱,更不是以烧、杀、抢、掠等恶行为荣、为能。真正的尚武,是重大义,知廉耻;持英勇,斩恶丑。是见义勇为、胜残去杀。是除暴安良、尽忠报国。 尚武是怯于私斗,勇于公战;耻于作恶,敢于除恶。尚武是不畏惧邪恶势力的勇气,是豪不退缩的精神。

中国的文明史总体上说就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不断蚕食周边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地疆土的扩张史。中国从最初黄河中上游的小部落、小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如今辽阔的有深远影响的大国。除了优秀强大的中华文化的支持,还有就是永不磨灭的尚武精神。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