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霍元甲对崇文尚武精神的影响(图)
霍元甲是天津人,是清末著名武术家。青年时期习武,继承家传绝技,自创“迷踪拳”。不惑之岁到上海发展武术,创建“精武会”,获得孙中山极高的评价,孙中山曾题写《尚武精神》纪念霍元甲。因此霍元甲是摘掉“东亚病夫”帽子,是中华民族以武保国之魂,令世界列强望而生畏之魄。我作为天津人也深感骄傲,因天津有了霍大侠,就有了保国之魂、强国之魄,也有了崇文尚武之精神。
崇文尚武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创造力的体现,是国家以及民族兴旺发达和强盛的文明标志和精神支柱。霍元甲创立的“精武会”,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武术组织,他一生奉献给民族武术事业,传承着中华武术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精神财富。要说天津为什么能出现霍大侠,主要是天津有能培育武术奇才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中,英雄辈出,敢于藐视挑战世界列强者层出不穷。霍元甲是这片土地上崇文尚武之代表,是广大民众的精神支柱,因此听到霍大侠的名字令恶人闻风丧胆。
实际上,霍大侠所以名声海外,一方面证明他确实武艺高强,同时也是媒体宣传的结果,正因为他武艺高强所以才引起媒体广泛的宣扬,而且不乏虚构了一些情节,使霍大侠成为更富于戏剧性的理想人物,有关霍元甲的电影和电视剧就有不少,记得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在社会造成强烈反响。我也曾受其影响做了一件泥塑《霍元甲》,翻制成铜的材质,我创作的是霍元甲大战俄国大力士的情节,彰显霍大侠的神威及俄国大力士的丑态。
我从小也喜欢武术、学过武术,也曾写过一首散曲《耍孩儿》:隔壁樊爷练武术,供奉三丰老祖。枪棍参差排当院,灯下演练套路。天生我笨手笨脚,近水楼台学功夫。见师傅,磕头便拜,收俺为徒。
散曲中,特别提到拜隔壁樊瑞峰为师学武术一段经历,我和师父是住同院的邻居,师父的瑞峰武术社在前院,我住后院,前院习武情景在我孩提时耳濡目染,成为我爱好武术的启蒙。我天生笨拙,上学时体育课最差,却喜看武侠小说。樊爷身躯高大、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是我看到的武侠在现实中的偶像,环境熏陶使我爱上武术。樊瑞峰老师不仅是武林高手,而且注重文化修养,他知道我是学艺术的,格外喜欢和我交谈,每当晚饭后有空,我也喜欢跟老师聊天,得天独厚地了解到一些知识。樊老师(名桂)辗转来到天津落户,并结识了津门武林权威之一中华武士会创始人张兆东先生。张兆东恢复成立中华武士会,更名为中原国术研究会,并由樊老师为会长。1933年,各路拳种聚集津门举办河北擂台赛,老师在比赛中打擂无敌手,取得全胜,誉满津门,不仅证实张兆东举荐樊瑞峰为会长正确,也巩固了樊老师的会长地位,提高了中原国术研究会的声望。天津解放之初,经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津瑞峰武术社。这也正是我和瑞峰武术社相邻并投身习武的缘起。
樊老师长子樊宜兴,长我几岁是我发小,我加入武术社后自然就是我师兄了。千禧年时,师兄见到我做的霍元甲塑像,除去赞扬声外也讲出历史的史实。他听他父亲讲,俄国大力士名康泰尔,打遍欧洲无敌手。来中国公开叫板,扬言“横扫东亚病夫”,激怒了张兆东。打擂的前一天,张兆东赶到北京六国饭店拜访康泰尔,没想到这个俄国人目中无人,狂傲之极,居然动手开打,张兆东也不示弱,结果一掌击中大力士的软肋,使其服输,并缺席第二天正式比武,逃之夭夭。
所以,霍大侠后人讲俄国大力士不敢打擂,闻风丧胆是符合事实的,俗话说:“民之魂,文以化之;国之魂,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生生不息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支撑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中国梦也不可能实现。
以霍元甲为首,包括张兆东、李存义、樊瑞峰、韩慕侠等津门武术精英,为灿烂的中华武术争了光,让我们继承先辈遗志,在新时代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